报告题目:二维层状纳米材料的结构工程及抗肿瘤生物应用
报告时间:2023年3月24日(周五)下午14:00
报告地点:3号楼307会议室
报告人:谭超良 博士
邀请人:沈建良 研究员
简介:谭超良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16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导师张华教授),博士后工作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导师Ali Javey教授)。他长期从事二维纳米材料与器件及生物医用层状二维纳米材料的结构工程。共发表论文超过150篇,总引用超过24000次,个人H因子70。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超过60篇,包括Nat. Nanotechnol.、Nat. Rev. Mater.、Chem. Rev.、Chem. Soc. Rev.、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Small等。谭博士荣获2021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港澳),2018-2022年连续5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科睿唯安),2020-2022连续3年获斯坦福大学发表的“世界前2%科学家”、2021年香港高等研究院“明日之星”、2021年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新锐科学家”和Small期刊“明日之星”等荣誉;并长期担任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等独立审稿人,担任《物理化学快报》编委和《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
摘要:范德华二维层状纳米材料由于其结构上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类新兴的生物纳米医用材料,并陆续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我们围绕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氧化物和双金属氢氧化物等层状纳米材料,利用锂处理、液相插层和弱酸刻蚀等技术实现系列材料的结构工程调控并提升材料性能,用于肿瘤的光热、酶催化、光动、化动和超声动力治疗。首先,利用锂处理和惰性气体热处理技术分别实现了1T金属相和2H半导体相MoS2纳米点的可控合成,通过对比两者的近红外二区消光系数、光热转换效率和肿瘤光热治疗效果,首次揭示了晶相对过渡金属硫族纳米材料光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次,我们将揭示锂处理技术对层状MoO3纳米带缺陷/层间距的调控机制,并成功激活其近红外二区光学吸收和光热转换能力,用于肿瘤的光热治疗。此外,为了优化材料制备的安全性,我们开发了一种简单安全的水相钠离子/水分子共插层策略,实现了层状MoO3纳米带的缺陷/价态/层间距的精准调控,并激活其近红外二区光热和酶催化性能,用于肿瘤特异性的光热增强酶催化治疗。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客体交换将有机染料分子和导电高分子插入MoO3的层间隙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酶催化性能,构建了肿瘤荧光成像和酶催化治疗为一体的纳米诊疗系统。最后,我们将介绍弱酸刻蚀技术对层状二维水滑石纳米片的缺陷调控,激活其近红外三区光动力性能,并用于肿瘤的近红外三区光热治疗。随后,我们将二维水滑石纳米片与益生菌有机结合,开发了一类能够对肿瘤有效靶向的纳米材料,实现肿瘤微环境响应和原位激活其近红外光动力性能,用于肿瘤的近红外光动高效治疗。同时,酸刻蚀技术可以实现水滑石纳米片的晶体相与非晶相的转变,并利用该策略构筑具有非晶相的二维水滑石纳米片超声敏化剂,用于肿瘤的超声治疗。
上一篇: 水滑石生物医用材料
下一篇: 自复制mRNA疫苗的研发